你能相信,一部全由非专业演员组成的影片,获得了最高国际电影奖项吗?你能想象,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,从此远离黄土高坡,走向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?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就是这样一部电影,老谋子执导的最精彩影片之一,以朴素真实的手法感动了千万观众,也让我们看到了无法想象的贫困。
荒无人烟的小道上有两个拿着行李的背影,其中一个就是这个贫困地区的老师,荒诞的是这个老师竟然是个半大孩子,才13岁,仅仅小学毕业。她叫魏敏芝,是老村长在允诺了50块钱来代课的老师,原来的高老师家母病重,不得不离开学校一个月,这才千辛万苦找来一个替班的。
尽管不是很满意,高老师还是无奈接受了,细细地告诉她,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需要做什么:每天抄一篇课文,啥时候放学,怎么做饭,怎么跟孩子们相处……细枝末节都认真地阐述了一遍,临走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跟魏敏芝说:魏敏芝,回去要好好看学生,我这班学生已经流动十几个了,再也不能少!破旧的环境映衬着这个半大孩子教师的脸,略显沉重,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,但这个代课老师似乎只牢记了一句话:一个都不能少。
就这样,一个小集体的生活开始了,学生一共28个,代课老师比他们年长不了几岁,还有点腼腆,自然没有说服力,不仅调皮的男同学不喊她老师,其他同学还经常在抄课文的时候嬉闹不断,但这些魏敏芝并不在意,她似乎只是个看住孩子的护卫,只要保证学生不乱跑,不丢失即可,但仅仅是这个目标,却也遇见了意想不到的挑战。
县里体育学校的张老师来了,选中了一个喜欢夜跑的女孩子,一根筋的魏敏芝却固执地不愿意交人,因为这没法向高老师交代。她把女同学藏起来,村长怎么问都套不出话来,她固执地认为这也是一种学生流动,完不成高老师的嘱咐。最终在一番周折后,女学生终究还是走了,魏敏芝急忙去追车,甚至磕磕绊绊地跌倒在汽车轮胎附近,但终究也没有阻挡他们离去的脚步,至此这个小集体少了一个人。魏敏芝茫然无措,但更让人头疼的是,最调皮的那个学生张慧科竟然不来上课了。
经走访询问,魏敏芝得知张慧科因为家里太穷去县里打工了,魏敏芝二话不说立马开始筹划找张慧科的事情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,车票钱成为最大的障碍,村长不帮忙,认为她胡闹,她就只好集中学生进行集资,没有想到的是,这个地方太穷了,搜刮了所有学生的零花钱,凑一起也不过几块,这对于他们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,一筹莫展之下,有一个学生提出:去砖厂搬砖赚钱。
一块砖1分5,需要搬运1000块砖才能凑够车票钱,这是学习委员在简陋的小黑板上列出的答案,有总比没有强,通过一番叽叽喳喳的集体计算后,这一小集体就浩浩荡荡向砖厂出发了。显而易见,砖厂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行为并不予支持,并推脱说找厂长解决。等下去不是个事,魏敏芝决定先搬砖,干了活到时候不能不给钱,于是孩子们一拥而上,一次拿不动就拿两块,分多次拿,不会摆放就先堆积在一侧,直到厂长气急败坏地赶来,嚷嚷着他们简直就是胡闹。
魏敏芝倔强地要钱,这是她唯一的路,跟厂长僵持不下的时候,厂长得知他们是高老师的学生,无奈之下说:我简直是基金会,补助单位,扶贫款了我。这一通胡搅蛮缠之后,这帮孩子得到了15块钱的工钱,一时兴奋不已,刨去路费,魏敏芝决定买两瓶可乐给孩子们尝鲜解渴。破旧的商店里,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,你一口我一口尝着这未曾体验过的美味,一句又一句的“给老师喝”,回荡在这小小空间里,这一刻很心酸也很温馨,都沉浸在完成搬砖任务的美好时刻里。
但现实是残酷的,实际的车票费远远不够,不能选择继续搬砖的他们只能选择混车,但这也没有成功,魏敏芝没有放弃,最终决定徒步前往县城寻找张慧科。千辛万苦来到县城以后,魏敏芝举目无亲,只能一点点去打听,饿了没钱吃饭只能吃别人的剩饭,实在不行就多喝水,多方打探终于找到了张慧科打工的地方,但此时的同乡告诉他,张慧科在火车站走丢了。
固执的魏敏芝一定要找到她的学生,在付给同乡2块钱的工费后,协同她一块去车站找人,可是已经三天过去了,哪还有张慧科的踪影,他们又寻找了车站广播站帮忙,满怀希望等到下午还是落空了,同乡走了,张慧科也没有找到。如此境地,魏敏芝又想到了一个法子,自己写寻人启事。她去附近的商店用仅剩的6块5买了100张纸以及笔墨,就开始蹲在火车站的座椅旁一张张写寻人启事,为了写更多的张数,她将墨水灌了点自来水,并顺便喝两口水充饥,就这样,通宵达旦干了一夜,第二天清晨,一位旅客看了她写的寻人启事,却给她提出了打击性的质疑:“这怎么联系?这也没地址啊,这.....不行啊,电话号、呼机号、手机什么都没有怎么联系?”
不死心的魏敏芝倔强地问这个旅客怎么办,一番寻思之后给魏敏芝指出了电视台这个方法。不知道路的魏敏芝一路走一路问,来到了电视台却又被卡在了接待室,没有打招呼,没有证件,更没有钱的魏敏芝被接待室阿姨一顿奚落,撵了出去,但这位阿姨随口的一句话,却让魏敏芝记在了心里:台长说了算。找台长的路当然不是顺畅的,各方科室都是推诿,也不给丁点帮助,无助的魏敏芝只能在门口,逢人询问是不是台长,夜里就蹲在门口继续等待,一天一夜后终于见到了台长。台长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,批评了接待人员的,并且亲自接见了魏敏芝,给她提供了一顿饱饭,又给他安排了专门的同事解决问题,最终魏敏芝决定作为“生活七彩桥”节目的嘉宾,在台上讲述她丢学生的事情,同时反馈山区教育情况。
面对主持人连续的发问,拘谨的魏敏芝不知如何开口,想想一路上的心酸,魏敏芝对着圆圆的镜头止不住掉下眼泪:“张慧科,你跑到哪去了?我都找了你三天了,你都快把我急死了,你怎么还不回来啊?”。
此时在火车站走丢的张慧科也在流浪,浑身脏兮兮的,靠别人施舍生存着,一个好心的老板娘收留了他,并看到了电视节目将他拽到电视机前辨认,饱受颠簸之苦的张慧科,在见到电视机里那个熟悉的面孔之后,终于不再调皮,甚至不敢相信,瞬间哽咽无比,他们也都是孩子,在自己走丢的时候还有仅认识几天的老师在找他,这一刻,张慧科无比幸运,如果没有魏敏芝一个都不能少的执念,可能他就真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。
影片的结尾是电视台带着捐赠物资,将魏敏芝和张慧科送到了山村,这里的贫困情况也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。一盒盒彩色粉笔映衬着孩子们的笑脸,洋溢着喜悦,与之前一个粉笔头都要省着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孩子们七手八脚地用新粉笔在黑板上写字,透露出未来希望的样子......1999年,《一个都不能少》这部朴素真实的电影一经上映,引起巨大轰动,也引起对中国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视,一举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,片中真人真名的魏敏芝从此发奋学习,最终留学成为一名导演,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本站内容均为信息分享,转载仅引用已公开的事实性消息(时间、地点、事件等),明确标注来源。不复制他人原创性内容,若涉及权益争议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。